记忆是创造力的基础
记忆活动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以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推断等形式反映在人脑中的一个心理过程。没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就没有记忆,而获得这种反映的重要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记忆的重要环节,只要勤于观察和正确思考,就会迅速提高记忆力。 观察作为记忆的重要环节,可以从心理学研究成果中得到充分的证明。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过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通过感觉器官在头脑里留下的信息的印迹阶段,心理学称这一心理现象为“识记”,第二阶段是保留刻入头脑的印迹阶段,叫“保持”,第三阶段是必要时,把需要的信息提取出来的阶段,叫做“再现”。只有完成了这三个阶段才可以叫做完全的记忆。逐步加深的,各自都有特殊的作用。其中第一阶段,是整个记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第一阶段的观察所产生的“识记”,就不会有“保持”和“再现”。如同拍照片一样,首先不进行取景曝光,无论冲洗工作如何认真仔细,底片也将一无所获。 日本心理学家南博教授有过一段精采的比喻,他在《记忆的秘诀》一书中写道:“我们脑海中所存在的记忆,好像银行里的存款一样,假如银行里没有款项存着,无论怎样努力设祛,也不可能有现金提取出来。这等于我们所经历的事物,不把它储存在记忆中,便如同向银行提取现金而没有存款一样的道理”。南博教授所说的“经历的事物”实际上是指观察事物。所以,投有观察,记忆活动和创造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观察作为记忆的重要环节,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记忆,就没有创造。 我国宋朝人文与可长于画竹和山水,当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与文与可既是表兄弟,又是情谊极深的朋友。苏东坡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文与可有“画竹必先得竹于胸中”的主张,事实也是这样。文与可为了“胸有成竹”,一年四季不断地观察着竹子的变化。春不怕风,夏不避雨,秋不俱霜,冬不畏寒,终于掌握了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的千姿百态。因此,文与可画竹从不打草稿,有人问他画竹的秘密时,他说:“画竹子必先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做到举艺就像着见要画的竹子已经跃然纸上,然后振笔直书自己之所见,一挥而成竹。” 画竹必须“胸有成竹”,必须在脑子里有竹子的千姿百态的特征,才能挥毫拨墨信手创作。这里的“胸有成竹”虽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堆备,但通过人们在各自领域的亲身体验,观察和博闻强记而做到“胸有成竹”,无疑也是人们获得其他方面成功的基础。 |
版权说明
本文标题:记忆是创造力的基础
1、《记忆是创造力的基础》一文由本网上博彩乐园网站网友提供,版权归原作者本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网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上博彩乐园网站不承担责任。